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安古汉城遗址地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安古汉城遗址地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皂河起自长安区水寨村,流经长安区韦曲、杜城、申店进入西安市区,再经丈八沟、北石桥、三桥镇、六村堡至草滩入渭河。全长32公里,西安市区段长27.4公里。
西安西郊的“皂河”真名叫“漕河”南起秦岭少陵塬脚下樊川的水寨村、向北流入渭河、长达33公里的皂河,史书却没有对他的生成的详细记载。他的长度不亚于沣河,但“长安八水”却没有它。汉代以后地图承认他的存在,但叫法却不一,有的注名“漕河”、“泬河”,“潏河”,有的写作“坈河”、“飞渠”,明代后还称作“通济渠”,清代以后叫“皂河”。比方说《水经注》:“飞渠引水入城,东为仓池。”史书都云汉宫内十一池,水来自“昆明池”,可是该池最早也是在汉兴七十七年后才开凿的,与它配套的还有一条三百里的关中大运河漕渠。这条“皂河”是从今长安区申店乡樊川木塔寺附近的潏河分流而下,子午镇附近有个曹村,没有一户姓曹的,其实原本是“漕村”,本是漕河之首。水流到汉长安城西南角,由于阻挡了东西通道,便在这地方的河面并排建了三座桥。按古代礼仪,中间为皇帝快车“驰道”搭建的主桥;其它人员来往靠右,所以在主桥南北两侧建造两座规模较小的桥,由于这三座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三桥”。皂河从这里向北1.5公里后,从主河道分出一条水渠向东流入汉城;继续向北1.5公里,又分出一条水渠向西流入汉建章宫,并充实太液池。再向北流3公里后,就是汉长安都城最繁华的商贸中心西市的出口“雍门”,此河又承载通向渭河的水路运输。汉长安城在没有修城墙前,皂河的河道就自然是汉城的防城河,同时也是汉长安城的排洪渠。
皂河,发源于长安区引镇水寨村。流经子午镇曹村,该村村民并无曹姓,“曹”为“漕”之讹,“皂河”,就是“漕河”,南宋郑樵《通志》认为“皂河”系“漕河”音讹。“漕村”,就是说此村为漕河之河首所在。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一):“潏水东自万年界流入交水。又漕河在咸阳县南十五里,自万年界来,经咸阳入渭。一名漕水。”北宋时期又称沈水、坑河,见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四):“漕水即沈水。一称坑河。”“沈”当为“泬”之讹,“泬”则为“潏”字“古文”。东汉许慎《说文·水部》:‘潏,古穴反,水名。其字或作水旁。泬与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水。”
可见,皂河上游就是潏河。“皂河”,亦见于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自注:“潏水今不至皇子陂,由瓜州村附神禾堑,上穿申店。而原愈高,凿原而通,深至八九十尺,谓之坑河。一名皂河。”南宋郑樵《通志·地理略·四渎》亦作“漕河”,记载,该河“自牛头寺入(长安)县境西北之丈八沟,一分流为通济渠,一西北流经三桥镇入渭。” 牛头寺系唐代古寺,位于今长安区韦曲镇东南少陵原畔勋荫坡上,距西安城约12公里,系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清嘉庆《长安县志(卷十三)•山川志》则记载:“皂河与潏水同出咸宁义谷,经皇子陂至韦曲西入县界。皂水与潏水同源自大义谷口,西北流分为二,一自东岸北经流胡公堰为皂河。”所谓“大义谷”,即今“大峪”,为“秦岭七十二峪”之一。位于秦岭长安段东部,隶属西安***安区引镇街道办事处。也就是说,皂河出自大峪口,向北流经长安区韦曲、杜城、申店,曾经为昆明池水源之一。继续北流,进入雁塔区,再经雁塔区丈八沟、北石桥,于昆明路以北进入未央区,经三桥镇,沿汉城遗址西城墙遗址外侧和西三环内侧之间(由此亦可见,在西汉时期,潏水下游,即今皂河,充当着长安城西护城河的角色),再经六村堡转向东北流至草滩,于今渭河城市绿地运动公园西北汇入渭河。全河流程36.46公里,西安市区内河段流程27.34公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古汉城遗址地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古汉城遗址地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nsascityrockband.com/post/2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