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封 西安旅游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开封 西安旅游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驾游开封出发华山和西安,先到华山。
途径:连霍高速
起点:开封市***
左转,从金明大道到连霍高速,行驶51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连霍高速,行驶411.4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连霍高速到华岳南路,行驶560米
开封,在公元前一百三十几年时避刘启的讳。才有了开封这个名字。西安这名字应该是一三六几年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才有了西安这个名字。至于文化底蕴,不知道是指都会舞文弄墨呢?还是吟诗作对。就不好说了,历史传承各有千秋,名声大小和好坏可能更能体现一个城市是否有底蕴吧。
未央路 ——> 包茂高速 ——> 吕小寨立交桥 ——> 西安绕城高速 ——> 方家村立交桥 ——> 连霍高速 ——> 金明大道 ——> 金明大道北段 ——> 金明大道 ——> 晋安路 ——> 终点
从西安一路向东到开封,这条自驾路线选择的不错。西安到开封全程高速,路非常好走,而且一路上看点也很多。但不知你出行***安排几天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边走边游。
Day 1:游玩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景区,建议入住地坑院。一早从西安出发走连霍高速到达三门峡,路程大约200多公里。陕州地坑院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陕州地坑院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坑一特色,一坑一文化,景区内还有小吃街,可以品尝陕州传统饮食。
Day 2:游玩古都洛阳,建议入住洛阳。从三门峡出发走连霍高速到洛阳,大约2个小时。到达洛阳后可以直接去看龙门石窟,晚上到洛邑古城转转,洛邑古城三巷连五陌,吃喝逛酒肆,雅韵有唐风,晚上有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表演。
Day 3:上午游玩洛阳白马寺,然后前往少林寺。从洛阳拐入郑少洛高速,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少林寺。到少林寺主要看看寺庙和到塔林走一走,半天时间就够了。游完少林寺,前往开封入住。从少林寺到开封路程大约155公里,两个小时便可到达。
Day 4:全天游玩古都开封,建议在开封住两晚。开封的景点很多,有清明上河园、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中国翰园、天波杨府、大宋武侠城等等,开封的美食也很多,小笼包,桶子鸡一定要尝尝,另外开封的小吃夜市特别热闹,也是开封的一道风景线。
Day 5:早上去喝一碗开封的羊肉汤,买两包开封花生带上,返程啰。
谢谢邀请,西安到开封这条线还是很有特色的,建议走连霍高速,全程540公里,过路费275元。途中景点:
渭南市:
1.潼关古城,因历史原因原古城被毁,现为人工修复,不过依旧可以领略下千年潼关的历史风貌。
2.十里画廊,可以站在高处观看整个潼关城区和黄河景观。
3.天鹅湖湿地公园,这个难得的是在城市里面面积8850亩湿地公园,门票60元。
洛阳市:
4.龙门石窟,内部景点较多,对石窟艺术感兴趣的,建议细细品味。门票120元包括(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游览路线:
西山石窟:
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作为一名导游,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开封是世界上景点最多的地级市,城市不算大,但是对于自驾游有一个好处就是景点多集中在市区,而且很多景点都是邻居,主要景点杨家将府邸——天波府(门票40),中国三大碑林之一的中国翰园(门票30)和5A景区清明上河园(门票100,如果买《东京梦华》演出票可免门票,演出票价格最便宜的是219)是邻居,包公祠(门票30)、龙亭公园(不是免费的,门票60)和开封府(门票60)距离也很近,还有鼓楼小吃街,晚上可以乘船(票价168(白天)和198(晚上)两种)游览开封夜景,当然开封南部也有繁塔,东部有开封铁塔,晚上也可以看演出,需要人民币,总体来说,清明上河园景区不错,白天里面有免费表演,也很不错,开封府里也有表演,免费的。
开封的住宿还是很好的,价格不高,住宿环境也很好。饮食比较贵,但相比西安还是便宜的,毕竟西安的小吃是全国最贵的。
最后,注意事项:开封是古城,街道偏窄,单行道多,开封的夜景虽然不如西安,但也是不错的,当然仅限鼓楼附近。总之,吃:开封小吃挺好,住:住快捷酒店就可以,标间120-180,这个价位的已经很好了,行:注意单行道,购:包公豆,桂花糕,开封是西瓜产地,前几年去开封时候,西瓜两元一个,还不小,够两个人吃,娱:晚上龙亭公园门口热闹,那时你会发现开封人民幸福感很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封 西安旅游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封 西安旅游攻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nsascityrockband.com/post/3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