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安生活用水从哪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西安生活用水从哪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安自来水取水自周围的水源,包括渭河、浐河、灞河等。这些水源经过各个处理站处理,加入了消毒剂和其他化学物质,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同时,西安自来水也对管网进行维护和管理,以确保水质在输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因此,西安市居民可以放心饮用自来水。
西安护城河水从大峪水库来。
大峪水库该水库位于朱葛镇大峪村,属沂河水系。该水库1956年10月一日开工,1957年5月一日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库容15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08.6m,兴利库容7万立方米,兴利水位107.2m,放水洞底高程103.3m,死库容0.32万立方米,死水位103.3m。
灞河和渭河的水。该水源地为傍河型水源地,距西安市二十公里,处于灞河与渭河的交汇地带,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灞河与渭河阶地关系、潜水浅层承压水及深层承压水三个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和三层水的水力联系与河水的补排关系等主要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潜水井、承压水上段井和承压水下段井,三种不同井深的井相间布设,共布各类开***井74眼。
西安的水是咸的,主要是因为西安地处黄河流域,黄河水质偏咸,而且西安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水***短缺,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地下水的水质偏咸,加上人为污染,使得西安的水质更加偏咸。
首先要说的是,我国古代的“自来水”一般认为是宋代的苏轼在被贬谪到广东的时候,向当地官员建议,用竹管从高处引水到城里的形态(但最终还要存进各家的水缸里备用,其实算不得“自来”);而真正意义上的一拧就来的今天的自来水,背后是一套庞大的系统,需要强大的市政能力才能完成。
李鸿章
1883年(光绪九年)5月,开埠数十年后的上海,在杨浦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李鸿章还参加了当时的放水典礼。
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今已成为上海自来水科技馆
所以,唐长安城的宫廷、官民的日常饮用水主要还是依赖井水,各家汲水后贮存在大的容器中备用。另一方面,长安城内主要有四条沟渠,即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它们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在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内地下水位的稳定。而唐代凿井取水的记载屡见于文献,如《唐两京城坊考》,“善和坊(光禄坊)有井水甘美以供内厨,开元中,日以路蛇耿入内,以供六宫,谓之御井。”——这就是***用水的来源。
《唐两京城坊考》卷四《西京》“醴泉坊”条载:“开皇二年,绪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撅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
隋唐两代都定都长安,时间长达322年,人口最高时可能达到100万。在用水上,不单单百万居民的日常生活要用水,宫殿、园林、寺庙的水环境,如湖泊、池塘等都需要用水。水对于国都的运转是异常重要的,所以当时在建设长安城的时候,也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隋唐长安城没有选在汉代长安城的原址,而是选在浐河灞河以西,龙首原以南,乐游原以北的地方,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代长安城的地下水源已经被污染了。《隋书》卷七记载的“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西安历代古城分布图
大家都知道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说明长安附记分布着很多河流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但是河流不会自己流到家里,所以要开引水渠把河水引入城中,隋唐长安城主要有三条引水渠: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其次还有黄渠、漕渠两条引水渠。
引水渠的修建,主要是保障皇城用水。龙首渠和永安渠终点都在皇城,清明渠则是为宫廷园林引水,黄渠则是为曲江池引景观水,漕渠则是为交通运输大宗货物引水。其次则是为文武百官引水。根据当时的水渠管理制度,平民百姓是不能用引水渠的水的。
在对隋唐长安城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在居民区发现了很多水井,在原来的寺院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水井,而且在水井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汲水工具。说明平民百姓主要是打井使用地下水。
从考古发现来看,隋唐长安城的水井深度多在2米到6米左右,可见当时地下水位不深,说明***丰富,能够满足长安城居民生活的日常需要。此外,长安城地表土是疏松的黄土,引水渠引来的河水可以补充地下水,使水井不易干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生活用水从哪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生活用水从哪来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nsascityrockband.com/post/3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