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地图 > 正文

吴起到西安的地图,吴起到西安的路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起西安地图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吴起到西安的地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从地理看中国历史?
  2. 魏武侯时期,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让吴起灭掉秦国?

从地理看中国历史?

1、 黄土、黄河泛滥成灾和季风气候与中国的统一必然

2、2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长城的修建
当讲到中国的降水量时,除强调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作为划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界限以外,特别指出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等降水量也基本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限(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即为非种植业区)

吴起到西安的地图,吴起到西安的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武侯时期,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让吴起灭掉秦国

主要是因为吴起被诬陷出逃了。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原文:

【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一个仆人出了一个卑鄙的主意,就让一个国家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为人主者要警惕自己身边的小人。

吴起到西安的地图,吴起到西安的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魏国逼走吴起并不是它最后一次逼走人才。魏国在战国初期,是唯一的超级强国,位置坐落在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带,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极好。可惜,国君听信小人,不断逼走各种人才,先是逼走吴起,然后是孙膑,最后又轻易丧失可以旋乾转坤的公孙鞅。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更变本加厉,用冤狱和酷刑,把另两位可以拯救国家的人物范雎(前270年入秦)和张仪(前328年入秦),驱逐到敌人阵营,从此,魏国日衰直至没落。实在令人叹息。

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为人主者必须谨记!

我是【万物有类】请关注我,一起读史读经典。

吴起到西安的地图,吴起到西安的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国崛起之时,那是“一超多强”的时代,相比于战国后来的群雄并起,魏国在战国前期的六十多年里,实力简直是逆天般的存在。那么,魏武侯时期已经取得河西之地的魏国,为何没让吴起一鼓作气灭掉秦国呢?

直接的原因很多答友也都叙述过了,就是秦国离间魏武侯和吴起的关系,吴起离魏后,魏国错失了消灭秦国的最好时机。

个人认为魏国之所以后来没能站到最后,完全是因为没有彻底消灭秦国。因为,当时的秦国国力很是一般,而且还没有吞并后来的巴蜀之地,可以说,如果魏武侯吞并秦国,则大势可成,最起码会形成魏、楚、齐三国鼎立之势。

但是魏国放弃了攻打秦国转而攻打别的国家,这是因为魏国地处中原,此时的魏武侯看秦国和楚国都是蛮夷之地,根本就看不上。从地图上你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秦国跟义渠,巴、蜀,甚至是越国、韩国都没有太大的差距,在魏武侯看来,秦国这样的偏隅之地还能掀起什么大浪。

如果魏国穷追不舍,直入秦地,其实也是把后背暴露给各国,秦国不但有险可以守,而且还有纵深,所以魏武侯也未必敢孤军深入,与其把时间放在冒险征服秦国纵深,不如多打一些平原地区。况且秦人民风素来彪悍,得秦之地后并不能有效统治,则会使魏国身陷泥潭。

最重要的魏国想要的就是图霸中原,眼睛里看到的就是中原的国家。从上图也能看出,魏国吞并韩国和赵国后,其实霸业一样可成。只不过在吞并赵国的时候,受到了崛起之后的齐国的重创。

在魏惠王时期没有得到重用的商鞅跑到秦国主持变法,秦国也开始走上富强之路,当魏国东出失利之时,才发现,秦国已经崛起,并且大败魏国夺回河西之地。

最主要原因是是魏武侯防止吴起功高震主。具体分析如下:

1吴起的军事才能在朝廷无出其右,在当时让魏国成就霸业以及后来让楚国由弱变强的“武卒制”,就是出自他手。“武卒制”是军事改革史上的一次创新,开始由之前动员兵制改为募兵制,也就是说军队开始了专业化,农兵分离。其核心思想便是精兵战略,以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士兵来代替原来的雇佣兵以及动员兵。士兵分专业,有考核,赏罚分明。把魏国军队打造成了当时“居有礼,动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军队。

2魏武侯乃是新任君主,人还很年轻,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这就出现了君弱臣强的局面,包括后来立田文为相不立吴起也是因为惧怕吴起功高震主。为了不让吴起在建立新功,魏武侯听从了田文的游说,放了秦国一马。

您有什么想法,请关注我,欢迎分析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起到西安的地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起到西安的地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