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辽宁旅游攻略西安出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辽宁旅游攻略西安出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你选择什么快递了,一般顺风比较快,而且要看你们当地的快递是选择空运还是路运,还是什么,这个很主要,不过我们这一般快递顺风相当的快,从广州到我们这又一次只是头一天发的第二天就到我们这了
今年五一节适逢周三,应该只放一天***,别说只有一天,哪怕就是小长***3天时间,也不够从沈阳到西安自驾游一圈的(单程最短距离约1800公里),所以想必是时间安排比较充足吧,因为不知具体时间,难以提供精准的线路规划,不过下面这条线路如果时间无忧的话,倒是可以参考一下。
沈阳——锦州——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唐山——廊坊——保定(白洋淀)——石家庄(西柏坡)——盂县(藏山)——晋中——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平遥古城)——介休(绵山)——灵石(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临汾——运城(运城盐湖、关帝庙)——风陵渡——潼关(潼关古城)——华阴(华山)——西安——延安(宝塔山)——靖边(波浪谷)——榆林(红碱淖)——神木——忻州——(五台山)——浑源(北岳恒山-悬空寺)——应县(应县木塔)——大同(云冈石窟)——张家口——北京——承德(避暑山庄)——朝阳——阜新——彰武——沈阳,全程约4300公里。
这条线路是大环线,基本没有回头路也没绕路,仅比从沈阳到西安直接往返远600公里左右,但是沿途的景点景区相当丰富,尤其是途经的山西境内有众多的知名景点,可以根据时间随意选择一些游览。
今年官方给出的五一***期很短啊,貌似只有一天,就算改成三天,时间也肯定不够,要想好好玩一玩,必须再多请几天***。
我觉得路线规划应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重点放在西安,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天:沈阳--阳泉,1069公里,12小时,今天是第一天,体力精力都比较旺盛,所以安排的路程较远,另外今天就是赶路,不安排景点游览。
第二天:阳泉--壶口瀑布--西安,784公里,9小时30分,壶口瀑布,这个景区门票很贵,还要做电瓶车,到了景区下龙洞看瀑布还要收费,就是各种钱钱钱,景色到时值得称赞,如果之前看过了就不要再去了,没去过的话看看还行。
壶口瀑布
第三天: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西安,90公里,1小时30分,今天的重点就是秦始皇帝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兵马俑,西安堵车也是很有名的,我建议九点以后再出城,下午四点之前就回来,避开早晚高峰,临潼有两样特产,一个是石榴,一个是火晶柿子,不过五一好像不是季节哦。晚上到回民街转转,感受一下气氛,短***的爆火的摔碗酒可以体验一下,其他就不要在***街消费了,一个字贵!
兵马俑
第四天:西安市内一日游,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这个我感觉没啥意思),陕西博物馆(必去),如果对书法感兴趣一定要去碑林,闲着没事还可以到城墙转转,城墙上可以骑自行车,骑行一圈也是不错的哦,晚上可以品尝一下新疆风味。
1700~1800公里,在五一***期车多,建议三天行程,边走边玩更合适。
第一天,沈阳→锦州→秦皇岛,到了秦皇岛去海边走一走。
第二天,秦皇岛→天津→石家庄→邢台→安阳→郑州,这一天主要在路上。
第三天,郑州→三门峡→华山→西安,中间可以抽两小时去看看兵马俑。
沈阳到西安差不多1800公里,全程高速,但是安全起见,正常至少得两天到。
第一天,沈阳-北京或廊坊
第二天,北京或廊坊经山西太原到西安
或者第二天到太原晋祠看看,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到西安。
我设计了一条路线,或许能帮助到你。辽宁出发,总得有一个起点,暂定为沈阳吧,作图方便一些。两个方向一去一回,一个是绥中走山海关,一个是大连轮渡走山东,全程约8500多公里,一个月的行程,是不是“合理”,供你参考。
辽宁自驾青海玉树、川西北和甘南路线图
沈阳(暂定)出发,途经秦皇岛/天津/正定/碛口/靖边/兰州/卓尼/夏河/郎木寺/(扎尕那)/唐克/阿坝/玛沁/玛多/歇武/玉树/甘孜/(色达)/理塘/康定/小金/汶川/松潘/九寨沟/天水/西安/运城/郑州/曲阜/东营/烟台/大连,返回沈阳。
出行方向可顺可逆,按自己自驾游的习惯选择,不想走烟台至大连的轮渡线,可在东营走陆路至秦皇岛后,回到辽宁,如图所示。
详细路线
沈阳途经秦皇岛,到达天津,秦皇岛距天津约267公里。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城区中心;
沈阳至甘南,九寨沟至沈阳,这两段作为过程,不做过多介绍,仅就有代表性的景区或者景点介绍一个或者两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辽宁旅游攻略西安出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辽宁旅游攻略西安出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nsascityrockband.com/post/71925.html